發布時間:11-22 發布人:天錦網絡部 瀏覽量:
5292

小雪節氣的由來
小雪,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節氣,在今年11月22日,太陽到達黃經240°,表示開始降雪,雪量小,地面上無積雪。古籍《群芳譜》中說:“小雪氣寒而將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這就是說,到小雪節氣由于天氣寒冷,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,但此時由于“地寒未甚”故雪量還不大,所以稱為小雪。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:“一候虹藏不見;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;三候閉塞而成冬。”意思是說:由于氣溫降低,北方以下雪為多,不再下雨了,雨虹也就看不見了;又因天空陽氣上升,地下陰氣下降,導致陰陽不交,天地不通,所以萬物失去生機;所以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。

小雪期間的天氣氣候特點
“小雪”期間的天氣呈現以下兩個氣候特點:
氣溫繼續走低
在立冬節氣,我國西北、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飄雪,到了小雪節氣,意味著華北地區將有降雪。如果說立冬節氣標志著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進入冬季的話,走到小雪節氣,冷空氣的直接表現就是使這些地區的氣溫逐步降到0℃以下。我們都知道只有在云層內及云下氣層的氣溫都在0℃以下時,降水形式才會由雨變成雪。所以,小雪階段氣溫比入冬階段低,是不爭的事實。

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冬季
立冬節氣我國北方地區基本上都進入了冬季,到了小雪節氣,長江中下游許多地區也將陸續進入冬季。隨著冬季的到來,全國降水逐漸跌入一年中的低谷,但此時南方的降雨還是相對較多,雖然這些地區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,但此時的天氣卻是潮濕而陰冷,讓初到南方的北方人感到不適應。北方的冬天氣溫雖然經常在零度以下,且通常伴隨著呼嘯的狂風,可即便氣溫再低,只要看到太陽,就像傾刻間觸到暖意,北方冬天的陽光殷實而透徹,屋里還有著舒適的暖氣,不管外面多么天寒地凍、風吹雪飄,屋里總是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暖。
小雪養生
濕冷天氣開始、注意調節情緒
小雪節氣中,北方人感受著孟冬的凋零,江南人經歷著初冬的濕冷,此時,如遇不順,有些人容易落寞惆悵,引發抑郁癥。所以應調節自己的心態,保持樂觀,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。聽聽音樂,會會朋友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:“七情之病,看花解悶,聽曲消愁,有勝于服藥者也。”
冬季陰盛陽衰、注意多曬太陽
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,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,特別是在冬季,由于大自然處于“陰盛陽衰”狀態,而人也不例外,故冬天時常曬曬太陽,能起到壯人陽氣、溫通經脈的作用。
氣溫降低明顯、注意預防感冒
感冒雖然是由病毒或其它病原體引起的疾病,但是受寒、著涼是感冒的主要誘因。有關專家認為,寒冷使肺和呼吸道功能降低是導致冬季感冒的重要因素。在北方地區,已經供暖,室內空氣干燥,加上較少開窗通風,感冒病毒,在干燥的空氣中能生存較長時間,容易傳播。
采取開窗通風,室內加濕,注意保暖,注射疫苗等辦法,特別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,預防感冒以及其他腦血管、心血管、肺炎、呼吸道感染等,十分重要。
飲食可以溫補、多食清潤食品
冬季,氣候干燥時,許多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口干、便秘、皮膚干燥等現象。對于容易上火的人,日常飲食以清淡為原則,少吃辛辣、油膩。多喝煲湯。如吃竹筍、銀耳、冬瓜之類。還適宜吃些降血脂食品,如苦瓜、玉米、蕎麥、胡蘿卜等。在天氣濕冷時,適當吃一些溫補性食物,也有益處,如羊肉、牛肉、狗肉和一些補品等。
湯,是中國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,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具有高的地位。而我國又是一個食用菌產銷的大國,在我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,常見的像香菇、草菇、蘑菇、木耳、銀耳、猴頭菇、竹蓀、松茸、松露、紅菇和牛肝菌等;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,其中有:羊肚菌、馬鞍菌、塊菌等。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、不同的生態環境中。既然有文化的積淀,又有豐富的資源,為何不把二者相結合呢?而且大部分食用菌都具有養生的作用,“菌湯”就是一種既美味又健康的佳肴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