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如何加快菌業發展的對策與思考
發布時間:08-05 發布人:天錦 來源:黑龍江天錦食用菌公司 瀏覽量:
6023
核心提示:食用菌生產是山區一項高優農業項目是白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國山區食用菌資源豐富,栽培歷史悠久、生產力水平高。中國加入食用菌生產是山區一項高優農業項目是"白色農業"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國山區食用菌資源豐富,栽培歷史悠久、生產力水平高。中國加入WTO后,經濟全球一體化,有利于改善我國食用菌的出口環境,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菌業的比較優勢,加快發展生產基地,是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增長點。
1、發展機遇
食用菌口味鮮美,營養價值高,許多國家把葷食―素食―菌食作為最佳膳食結構加以提倡,食用菌產品的消費增長已成為世界性的趨勢。我國"入世"在即,這將使我國市場與國際市場連接,過去對我國的一些限制和貿易歧視也將逐步消除。我國是世界上食用菌生產的大國,總產占世界總產的二分之一以上,在國際貿易中也有一席之地。
隨著人們對菌類食品具有"營養豐富,美味可口,防病保健"認識的提高,市場消費量將逐年增加,這些無疑給食用菌生產開辟了廣闊的天地。食用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,"入世"之后,食用菌產業是農業參與國際市場貿易中最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,無論是資源、技術和價格,我國食用菌的比較優勢明顯,山區農村發展菌業面臨一個新機遇。
2、發展機遇
2.1菌業生產資源豐富。(l)中國具有優越的中亞熱帶氣候條件,適宜生產優質食用菌,同時,還有許多可食用的野生菌類待開發利用。(2)原材料充足,大量的農副產品及林業產品下腳料和野草資源均可變廢為寶,當作栽培材料。(3)勞力資源充裕,農村中大量剩余勞力可利用。
2.2品種多樣化發展。近年由袋栽香菇和蘑菇為主之外,還發展種植了毛木耳、金針菇、猴頭菇、平菇、鳳尾菇、靈芝、竹蓀、巴西蘑菇、高溫蘑菇、灰樹花、茶樹菇、真姬菇、杏鮑菇、大球蓋菇、茯苓、鮑魚菇、紅平菇、雞腿菇、草菇等20余個品種,形成了一品為主,多品種系列開發的格局。
2.3科技含量不斷提高。低海拔地區覆土地栽夏菇,是香菇生產的一項新技術,中國經過多年探索,已實現標準化、系列化,形成了一套完整栽培技術。同時,引種雞腿蘑、臺灣白背毛木耳、茶樹菇、高溫蘑菇、巴西蘑菇、杏鮑菇、灰樹花等,均獲得成功,實現了新品種引進和栽培技術的突破。栽培模式上,實施了菌糧、菌茶、菌林、菌果間作等各種形式的立體栽培,并朝"二高一優"方向發展。此外,由于技術不斷進步,在制袋成功率、生物轉化率方面均有明顯提高。
2.4規模化、專業化初步形成。各地根據地域特點,逐步優化品種布局,形成"南草北木"。的格局。
2.5經濟效益逐步提高。經過近幾年的市場開發和技術創新,食用菌生產效益逐年提高,菌業成為效益高、見效快的新興產業。
3 發展對策
食用菌產業發展必須緊跟市場導向,鞏固主栽品種,加快發展珍稀產品,實施名牌戰略,創新栽培技術,拓展菌草栽培,堅持"專業化、集約化、園藝化、省力化",增加總量,提高質量,在農業結構調整中,把菌業調大調新調強,使中國食用菌產業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。
3.1加強領導,科學規劃,合理布局 一個產業要持續發展,既要政府重視、引導,又要制訂好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,做好宏觀調控,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動態平衡;根據區域分布特點和市場,安排品種周年化生產。
3.2適應市場需求,開發特色產品 由于消費觀念的變化,一些新特菌類具有獨特的風味和特殊的保健功能,受到消費者的青睞。例如,茶薪菇,具有鮮嫩脆爽的適口性,又有提高免疫力和抗腫瘤的保健功能;如姬松茸,具有治痔疾的奇效;此外,新登96蘑菇、雞腿菇、杏鮑菇、新鮑、長壽菇、虎奶菇等,市場價格好,成為蔬菜消費新熱點。應瞄準市場,開發新特產品,作為山區農村脫貧致富的"短、平、快"項目重
3.3加速科技進步,提高產品質量 一是加快引進新良種和優良菌株,做好試種示范,辦好菌種生產基地,積極應用新良種。二是大力推廣反季節栽培技術,著重抓好覆土地栽生產栽培模式和大棚栽培花菇模式,努力降低污染率、爛筒率,降低生產成本。三是積極示范推廣菌草代料栽培新技術廢筒再利用的新循環,加快新品種、新技術應用,提高菌業的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。四是著力搞好科研開發、培訓,使科技迅速轉化為生產力。
3.4擴大生產基地,形成規模效益,調整結構,積極推廣糞草生菌類;引導企事業單位、個體工商戶開發珍稀品種;金融、技術,供銷部門著重扶持食用菌大戶;充分發揮比較優勢,培植食用菌專業鄉村、專業場,以規模促發展,形成產品優勢。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、區域經濟優勢。
3.5開發國內外市場,構建新興主導產業 發揮"科技十品牌十市場"的優勢,加大創品牌、創名牌的力度,從產品包裝、質量等方面創特色,創建閩西食用菌名牌產品。只有走技術密集的內涵型增長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品質和效益。今后應重點解決產品質合問題,外觀質量需在品種、生產技術、產品等級、包裝和貯運等方面下功夫,內在質量主攻營養、安全和適用。盡快生產一批新特菌品投放國際市場,進一步拓展國外市場,爭取直接對外出。同時,應以面向廣東市場為主,利用地區差異和資源、條件優勢,開拓國內市場。壯大發展農民營銷隊伍,組建食用菌專業市場,努力擴大食用菌的銷售量,把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閩西農村的主導產業,成為加入WT0之后的重要出品創匯產業。
3.6推進產業化經營,提高菌業集約化水平 食用菌產業發展必須加快發展龍頭企業,建立"龍頭;公司十基地十農戶"、"專業市場十農戶"、"中介組織或協會十農戶"的生產模式形成產業化經營機制。對此,應通過增加投入、強化素質、優惠扶持等辦法,逐步建成2-3個管理水平先進、技術力量雄厚、經銷能力強的食用菌龍頭。